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聚焦 » 正文

外卖o2o平台:真正的刚性用户在一线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7  作者:谌基平  浏览次数:180
核心提示:在传统媒体做过策划,也在互联网垂直门户负责过内容,当然,更多的时间,还在研究硬件、软件、互联网、电信,才发现硬件 软件 互联网 电信=信息化,软件 互联网 电信=移动互联网。餐厅选择从大餐馆扩展


在传统媒体做过策划,也在互联网垂直门户负责过内容,当然,更多的时间,还在研究硬件、软件、互联网、电信,才发现硬件+软件+互联网+电信=信息化,软件+互联网+电信=移动互联网。餐厅选择从大餐馆扩展到快餐

10年到家美食会起步的时候,还没有人谈O2O,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那时候我只是觉得(外卖)这件事情很有需求,而且我也能看到,未来也许能够平台化。

当时在北京做外卖的也就是丽华快餐比较大,但是北京整个市场当时还都比较传统(腾讯科技注: 2007年,在几次创业后,孙浩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传统家族企业丽华快餐,10年时离开丽华创办到家美食会)。那会儿“饿了么”也刚起步不久,美团也刚刚开始做团购,整个市场不是像现在这么吸引人注意的一个市场。

我们完成整个北京市的覆盖,用了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太想做低端的餐厅。一个是因为不正规,有风险;第二个没有看到那里面有太多未来可以货币化的机会。所以我们一上来都是连锁,或者相对知名的一些餐厅。

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在餐厅的标准上也有所改变。原来我们对快餐其实都会相对谨慎,我们希望拿来的食品都是比较有特色的。但从去年我们感觉说连锁知名品牌的快餐,对很多我们的消费者来讲也是需要的,所以我们现在也越来越介入一些连锁品牌的快餐,包括像吉野家,嘉和一品。

用差异化面对市场竞争

现在的市场其实处在一个资本热度很高,但你说大家的服务需求很好的被满度了吗?还没有,真实良好的服务能力是很缺乏的,大家无非在打价格战,但是是不是很好把这个服务呈现给大家了,好像还没有,我觉得这个市场其实在一个比较粗暴的竞争阶段。

对于价格战,我们始终做得很少。我们会对新用户比如说有一点欢迎的动作,但我们从来也不会做大面积的补贴。我们认为在生活服务的这个区间,实际上最有价值的还是固定在有消费力的人群,这个人群对价格有得一定敏感度,但是他们对外卖这件事,要得首先还是服务保证,譬如配送的速度。

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差异化来做这件事。而不是说好像大家都在比少钱,因为比钱我们无论如何不可能烧过阿里或者是腾讯。

团购和外卖的逻辑不一样

扩张的速度永远重要,但是要看你怎么分析这个市场。我其实对于盲目的跑马圈地,不是特别的认同,因为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团购的逻辑和外卖的逻辑是反着的,是不太一样的。很多人会看到点评在做团购的时候,没有快速的冲到三线去。但外卖和团购,不可以这么去类比。这两个生意其实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团购的驱动力是低价,因此越低价往三四线城市去的吸引力越大。因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模式不一样。不像北京、上海,已经有了追求便利,追求服务稳定性的这批人群。在三四线城市能省20块钱是王道,所以美团先去占了这些城市,获得了这种驱动力,让那些城市获得订单。

外卖的驱动力是什么,是生活方式。你需要有比较繁重的生活压力,然后是小夫妻独立居住,而不是跟父母在一块住,还需要是每天在路上交通时间很长,下了班不想做饭,满足这些条件,你的外卖的需求才强劲。我们如果去看美国或者欧洲,它真正健康的外卖生意,都是围绕着大都市来进行的。因为在这样的大都市里面,年轻人都不做饭,大家都想把时间花在各种增值的东西上。但是如果我们冲到三四线城市去,你可以想象,可能下了班步行3、4分钟回家,旁边就是小市场,可能还跟父母在一块住,可能5点半就下班。在这种情况下,三四线城市如果没有资本的力量,其实核心的驱动力是很弱的。

而对于学生市场来讲,如果是一个大平台,拿外卖作为一个侧翼的战场,来增加对于核心团购人群的黏度,那我认同。反正我还有别的生意跟这些学生做,现在我拿外卖黏住他,让他们更多的跟我交互,把更多的新学生圈进来了,再在别的地方赚钱,我认为这个模式听起来有道理。但如果你就是一个外卖的玩家,那我觉得学生市场的吸引力相对是有限,因为他们都对价格非常敏感。

所以我们其实觉得还是希望在校园外的市场来满足更多的需求,而不是冒然进入校园内的市场。因为其实中国跟国外的情况又不一样,中国的食堂有国家补贴,在没有资本的力量情况下,其实食堂最便宜,所以我相信一旦补贴被拿掉的话,真实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多。

(腾讯科技注:饿了么也在前段时间逐步停掉大规模补贴活动,创始人康嘉把这个过程形容为“挤水分”,在大规模补贴学生外卖市场后,饿了么也认为,其中的真实需求要打折扣。)

轻模式和重模式最终会融合

从中长期看我觉得外卖市场一定会融合的,我们也会去提供一些(轻服务),比如说非自有物流,餐厅如果物流能力还行的话,可以让餐厅去送。“饿了么”现在也在提供物流服务,所以我觉得其实最终大家去做出来可能是一个类似的一个模式,但是各自最早的基因,还会影响它的品牌定位。

我们希望以服务取胜,让大家想到到家美食会的话,会说它都跟好的餐厅在一起,食品有保证,服务本身有保证,是很靠谱的一个服务。我们希望是这样一个定位。

其次,在介入餐厅的这个标准上,各家最终也会相对的趋同,谁都希望和有名的好餐厅合作,我们当然有我们自己一整套的服务标准和体系,我们对于餐厅也会做实力勘察。随着今年外卖平台几次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我相信像我们这些同行,也会逐步转到我们的方案来。

但餐厅其实不是主要体现差异化的地方,因为每一个餐厅都会想有更多一家帮我卖不是坏事。特别还有百度、淘宝这样的大品牌,所以没有谁能够说真正的垄断餐厅,或者签独家。我觉得真正的差异还是在打造核心的服务领域,就是谁能真正得在消费者的心理面建立一个靠谱的形象。我们面对的人群是一些对时间比较宝贵,希望释放自己生活压力的人,如果真是敏感到5块钱就走的话,这样的客户我可能并不认为他会成为我的用户。

规模上去后重点是保证服务质量

现在其实做生活服务O2O的很多。我觉得最大的难度说怎么在你扩展规模以后,你还能保证服务品质至少是稳定的,不说提升至少别下降。其实这是很难的。O2O和传统B2C电商特别大的差异就在这,因为更多是人在参与,而不是机器。或者说人直接走在服务第一线,而电商,他们更多的是仓库、仓储、包装这些东西。所以生活服务O2O是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导致说品控其实是一个大事。

这里面还涉及到食品的物流,这和传统的B2C物流差异还是挺大的,我们的物流时间敏感度其实远高于京东,京东急速达不过3小时,在电商领域已经骇人听闻。但在外卖这个领域如果你超时15分钟或者20分钟,用户可能已经非常生气,所以你怎么能够做这么时间敏感,还对温度有要求,同时还对食品一些特殊的处理有要求,它的服务度和复杂度其实还要远高于传统的B2C。

从服务品质而言,我觉得这是到家生命力的本钱,但是这一点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能力,它并不是某一点上你做到怎么样,他涉及到人员的招聘到培训,到你的运营的支撑体系,到整个IT体系,这是一个综合能力。我们还是希望形成一个真正的核心服务的能力,因为这一点大家都讲O2O要去做一个重度垂直,我说重度垂直意味着市说你在你所在的这个垂直领域的链条上,你能够占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位置,我特别不喜欢同质化的竞争。

O2O会围绕核心一线城市

我认为整个的O2O市场,都会围绕核心城市进行。为什么?今天我们谈的O2O都是想提供便利性,就是比以前更好的便利性,但它的要求是说用户需要珍视这个便利性。

所以O2O的市场,真正值得去做的,不像想象的那么大,还是那句话生活方式驱动。所以说O2O这个市场,现在可能有很多冲进来烧钱,烧很多的钱,但是可能都烧在沙滩上,市场可能完全没有进去。哪怕去对比美国,美国的外卖平台opentable上市的时候,招股书说服务600城市,签约餐厅只有3万家,3万家平均配到600个城市,一个城市只有50家餐厅而已。所以你一算就知道它其实绝大多数订单集中在前四到五名的大城市,其他的小城市都很小。如果美国这样一个这么发达的一个市场,大家对于便利性要求很高的地方都是这样,我觉得在中国市场到了二三线城市去看,这种新生活方式驱动的服务,拿掉补贴的话都没有那么抢眼。

餐饮O2O最难的问题还没解决

我觉得O2O其实难度比较大的是说在堂食的部分,其实还没有人找到一个特别理想的方案去解决店内的这部分。现在也有一些在做的,比如说远程手机点菜,到店下单,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需求,需求很弱。还有的去做排队机等等,这都是很小的点,这些东西我觉得不能够真正的介入进去,形成这种真实的需求。

而餐饮这个市场,原来的商家他们的IT能力太弱,导致他们想真正的数字化和互联化,其实还是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其实蛮痛苦,比如我们想去和餐厅对接,很大的餐厅可能也没有什么可以和你对接。重要是找到一个点,真正让你的传统的合作伙伴先挣到钱,这样他才有动力跟你继续往下走。

搭建开放的物流体系

我们和投资方京东也有业务上的合作。其实像京东前一段推出的京东快点,有一部分是我们来做的,因为毕竟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个也是京东在实验的一些东西。但他自己的物流体系并不是那么方便,我们帮他做这个也顺理成章。实际上快点的业务更像我们的业务,就像我们去某一个餐厅拿了东西再出去送,所以蛮顺理成章。但是只是说快点对京东而言,今天还是一个尝试,没有变成很大规模来做。我们将来也会在更多的业务层面上携手来合作。

未来我们可能是一个开放的配送平台。想象空间其实很大,我们如果在北京市每个区域签一个花店的话,我们可以送花,假设没有牌照限制我签一个药品,我可能也能送药,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做,而且我认为将来整个的本地商家的生态,可能都会因为最后一公里产生变化,我可以帮助更多的商家把服务直接延展出去,这里面其实能做的事很多。


 
关键词: o2o,外卖o2o平台
 
 

 
按分类浏览
焦点聚焦 (0) 企业新闻 (0) 农业副业 (0) 食品行业 (0)
通用机械 (0) 建筑建材 (0) 创业故事 (0) 商务服务 (0)
辽宁 (1416) 沈阳 (518) 大连 (2446) 县市 (433)
国内 (10894) 国际 (967) 财经 (668) 房产 (1409)
科技 (283) 军事 (191) 娱乐 (379) 体育 (401)
汽车 (998) 生活 (656) 农业 (254) 健康 (515)
时尚 (71) 家居 (80) 旅游 (363) 女人 (111)
美食 (126) 消费 (130) 社会 (419) 文化 (239)
教育 (316) 公益 (108)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